[汽车之家冷科技] 各位“父老乡亲们”,新一期《冷科技》终于又跟大家见面了!作为一名经常“鸽”网友的作者,前段时间确实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更新《冷科技》节目,也看到了一些网友的留言,请大家放心,我只要有时间还是会把一些新鲜好玩的科技和背后的故事带给大家。
那么废话少说。我们马上来看这一期的内容。前几天我去一数科技参加了一场技术交流会,当时到场的有一数科技的首席科学家林威智博士还有此公司的联合发起人宁述勇先生,我们从北京地铁聊到了超市商店,从电子手表聊到了激光电视,最后我们聚焦在了汽车行业的卡脖子技术上面。
事实上,国内汽车行业除了芯片受制于人之外,还有很多技术也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传统技术方面有老生常谈的自动变速箱技术,各种精密轴承、齿轮(国内有替换零部件,但质量、耐久度依然存在差距)。
如果我们站在上帝视角。从全球来看,美国依然是电池的引领者,从设计到核心材料研发,美国还是NO.1。
所以我们在电池领域仅仅是第二梯队,整体和韩国的水平相当,尤其是电池的隔膜产业,目前依然是进口为主,国内并没有完全掌握电池的核心技术。
抛开“三大件”不谈,在一些看起来没那么“起眼”配置上,我们也有受制于人的方面,比如说HUD、汽车投影技术等等。
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在于国内光学领域并没有太多人才,但对于光学领域来说,它本质是非常基础的科学,同时在整个科技界享有主体地位。但我们的基础学科其实是比较薄弱的,因此人才是目前这个行业的瓶颈。
DLP技术由Ti(德州仪器)牢牢地掌控在手中,目前国内市场基本都是通过购买其专利或者模组进行产品的再生产,而且因为美国人的积累时间太长,整个DLP技术就没有绕过的可能,而且其产业链也已经做得足够成熟,HUD产品几乎没办法绕开这座大山。
难道除了DLP就无另外的的投影技术方式吗?其实不然,市面上其实还有LBS、TFT、LCD、LCos等技术,其中DLP、LCos以及LBS是三个不相上下的技术。LBS技术目前成本过高,基本排除在量产之外,这就剩下DLP、LCD和LCos。
对于LCos来说,为什么LCos技术没有发展起来和DLP抗衡呢?我想有下面几个原因:首先LCos确实是较新的一项技术,大概在2000年左右才开始发展,这就造成其工艺还不够成熟,尤其在贴合封装制造方面,过去LCos产品的良品率并不高,因此制造成本相比DLP显得不够出色。
但随着技术的迭代和发展,LCos技术的短板开始补全。国内的一数科技、华阳集团都在此领域进行发力。
第二个优点是更容易做成车规级产品。我们在上文提到过,DLP模块内部是有很多微镜,通过微镜的快速震动完成投影,而只要有动件的技术在进行车规级转变时,成本就会变高,因为要保证动件在复杂的用车条件下保证稳定性。
第四个优势就在于成本低LCos技术成本低是业内公认的,因为LCos本质是微机电制成的,同时应用了非常普通的液晶屏技术,所以从原材料看都是比较便宜的,一数科技的工程人员坦言,如果LCos产量上去了,其成本的下降幅度可以轻松超越DLP。
聊了那么多LCos技术,那么LCos最终会从哪几个方面影响我们的用车体验呢?我想首先就是HUD(包含现在的W-HUD和AR-HUD)方面。HUD技术初衷是很好的,类似驾驶战斗机一般,将所有信息都显示到驾驶员前方,但在实车体验上,我们常常发现其表现是不尽人意的。
W-HUD一般就是投影面积太小,或者信息数据显示过少,更先进的AR-HUD则是投射的图像和实际道路无法较好的匹配等。供应商本身也很清楚这样一些问题,其中W-HUD想要改善就是增大投射画面,但车企又要平衡HUD模块的尺寸和车辆本身的匹配。
但从目前的技术来看,无论W-HUD还是AR-HUD还无法从根源上做到沉浸式的视觉显示,只有线D成像和AR-HUD结合,才能做到电影里展现的那种沉浸式体验。
除了HUD之外,车内外的一些投影技术也会用到LCos。比如说智能尾门,所谓智能尾门俗称“一脚踢”现在很多车子都有这种功能,只要我们带着钥匙,来到车尾一扫车底下方,后备厢门(盖)就会自动打开,但是这样的形式也有两个弊端,一是容易蹭裤子,二是精确度不够。
是不是这种地面投射图案的功能似曾相识,没错奔驰在前段时间宣传的大灯投射警示图案就是这种原理,只不过技术上使用的是DLP,那么LCos未来能否也可以装在车灯中是实现类似的功能呢?目前不好给结论,但也充满了想象。
除了HUD和智能尾门,还有一个常见的功能就是迎宾灯,有了LCos的加持,车子可以设计出更大、更细腻的图案,只要车企有想象力,LCos技术的迎宾灯就都能做到。
其实,LCos在汽车内的应用只是其很小的一部分。车规级毕竟在使用环境、尺寸、耐久性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这造成LCos技术不可能快速的进行产品化,而在消费电子领域,LCos可以做到更快的产品化转变。
写在最后:汽车是一个很复杂的产品,所需要的配置也慢慢变得多,在未来的汽车竞争中,除了传统的造型、动力之外,科技已然成为一台车新的竞争点,所以才有无人驾驶、智能座舱方面做布局、比拼。“光影”作为汽车最容易感知到的部分,虽然现在看起来还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但它的未来我十分看好,奔驰、宝马也不止一次通过概念车去传递汽车光影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在这样的领域,国内大部分技术要依靠于美国的专利,一数科技作为国内专攻激光虚拟现实和交互领域的供应商,虽然完善了LCos技术,但能否依靠LCos打开国内车企的大门已然存在挑战,除此之外,我们也在很多领域依然存在卡脖子的情况,所以现在汽车市场依然严峻,中国的供应商能否变大变强,依然充满未知。(图/文 汽车之家 冷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