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是上海静安某办公写字楼的用餐高峰期,8部电梯人流密集,楼内近2000名白领要上下。白领丁先生当天叫了外卖,但在接到外卖员一通电话后,他并没有下楼取餐,而是三两步走到电梯口:这时,一台银灰色的方形机器人驶出了电梯,停在他的前面,他输入密码、打开舱门,取出外卖。机器人转身离开,去往下一个楼层送餐。结束了四单的配送后,机器人再次挤入电梯,回到大厅,在这里和它的另外四个“小伙伴”汇合,准备接受下一个配送任务。
这幢办公楼一楼大厅的一角是机器人配送站点,放置了一个存放外卖的置物架。走进大厅的,骑手们熟门熟路地把外卖放在置物架上,与客户联系后,发送取餐密码,即刻转身离开。配送站点管理人员对外卖进行分类,相同楼层的放在一起,然后放进机器人的“肚子”里面。一个机器人的“肚子”里,可以分别放四单外卖。到达不一样的客户处,客户凭骑手发来的取餐密码,才可取餐。
在算法和系统的催促下,奔忙的外卖骑手可能可以从另外一种“AI”的载体上得到一些安慰。如今,能帮骑手送餐上楼的机器人,已在静安、黄浦、浦东与普陀等区的办公楼宇内使用,运行一年多以来,机器人已帮助骑手递送外卖超过15万单。
在办公楼的大厅内,配送站点管理人员往一台机器人的“肚子”里装进了四单外卖,按了一个按键,机器人就驶离了。“他”驶向电梯,一部电梯还开着门,但“他”并没有进去。原来这部电梯里人太多了,小机器人好像长了眼睛一样,判断出自己乘不进去了,就“乖乖地”在门口等待。过了一会,第二部电梯来了,“他”才缓缓驶入。而在电梯中,“他”并没有按电梯楼层按钮,但电梯却能把“他”送到了想去的楼层。
楼宇送外卖机器人的研发企业“YOGO ROBOT”是落址静安区的年轻科创企业,是拥有全球顶尖的自主运动技术和定位算法的机器人公司,其创始人赵明说:“机器人上装有摄像头、红外等传感器,可以预判电梯内的可进空间,在结合云端的信息,能够直接进行决策是否应该搭乘电梯。人乘坐电梯,可按电梯按钮,让电梯来接;但机器人没办法触摸按键。我们就在电梯中安装了智能物联网模块,实现了机器人在弱网环境下与电梯的近场通讯,使得机器人能远程呼叫电梯,这样的解决方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机器人选择要去哪层楼。”
在商务楼宇中,机器人还采用“组团服务”的方式,通常是五个机器人一组,服务一幢大型楼宇,这样的好处是——大幅度的提升了配送速度。
如,一栋容纳2000人的写字楼里,午高峰时的外卖订单瞬间会积压到近百单。在没有机器人时,骑手往往多人配送同一个楼层,对运力和电梯能耗都造成了浪费。但用了5个机器人、每一个机器人有4个舱体,使得单次最大送单量达到20单。当采用多个机器人配送时,云端智能调度系统还可以将相同楼层的订单,派发给同一个机器人。多个目标地点的机器人之间通过群体协作,实现对电梯的最高使用,这样做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化掉高峰期的积压订单。
有调查显示,在骑手配送的时间争夺战中,电梯是耗时最久的场景。很多写字楼只给外卖小哥开放一部货梯送餐,午高峰的电梯拥挤程度堪比地铁。在上海中心城区一些办公楼,即使骑手已经到达楼下,挤电梯也需要花上15到25分钟。而楼宇内穿梭的外卖机器人,重点要解决的就是上楼问题。据估算,使用小机器后,外卖员可以平均每个外卖单省去1/3的时间。
机器人在帮骑手省时间的同时,也没有给用户“省服务”——用户不需要下来拿、也不需要多等一些时间;在某些不允许外卖员进入的高端写字楼场景下,使用机器人配送的上班族们,反而能够轻松的享受到送外卖到门口的服务选项了,这很大程度地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
“一般情况下,四个肚子,配四单;高峰时,为了让客户早一点拿到订餐,配送站点的管理员会对订单进行分拣,把相同楼层的订单放在同一个机器人舱内进行配送,每单送到客户手中的时间是5分30秒。”赵明说,订单实在太大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有超时配送的情况出现,但大概的比例被控制在2%以下。随着不断的机器学习和环境熟悉,这个系统数字将被聪明的工具不断压缩。
最近,“骑手困境”成为热议话题。在算法和系统的催促下,外卖员为达成目标疲于奔命,引发各方争议与关注。
“YOGO ROBOT”从2017年起就在和各个配送平台接触。当时,他们发现,运力矛盾可能引发骑手的困境。“680万骑手养着2000万人的胃,但平台的管理压力导致,只能用数字来管理、用速度提升体验。随着服务基数、质量的一直上升,外卖员的数量、效率、工作强度也将慢慢地增加,原本是为了给白领用餐带来便利,最后却给从事外卖配送的骑手带去了高强度的体力压迫和无尽的安全风险。”赵明说。
在智能商业化的背景下,智能化、数字化是必然趋势。“骑手困境”的解决,并不是让这个系统慢下来,而是需要整个生态的重建,甚至需要跳出这个系统,从更高维度去考虑。“我们用机器人帮助骑手送外卖上楼,解决的是送外卖最费时间的最后100米。速度效率还在,但让聪明的工具、机器人,去面对系统、更多承担提效的责任。我们大家都希望与其他各方一起构建一个更为人性化的外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