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文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可以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并鼓励学校“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来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2月18日,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正常采访了四川科道芯国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电子学生证做了个小科普。
这也引发了更多的讨论和关注,有教育界人士和家长有些怀疑:它真的能解决校园手机难题吗?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中和中学(下称“中和中学”)就已经在使用电子学生证。那么,实效到底如何?来看看真实的用户评价怎么说。
中和中学分管信息中心的陈老师和记者说,“过去,我们学校的校园手机问题也非常严重,2018年引入电子学生证后,确实得到了改善。”
陈老师介绍,由于中和中学住校生居多,不少家长为了方便联系,就给孩子配备了手机。这使得当时学校里使用电子设备的现象有多严重呢,陈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前几年,学校安装校园无线网,没过几天,专网IP地址就被抢光了,就学校那300多名老师怎会是?”
为此,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学生在校使用电子设备,如班主任、生活老师代管手机等,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校园手机问题仍屡禁不止。“有些学生带两个手机来,一个交班主任保管,另一个自己偷偷留着。”陈老师说。
手机到底该不该带进学校?在陈老师看来,虽然能理解家长和孩子有通话需求,但大多数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后,不只是为了跟家长联系,同时也在上网、打游戏,这既影响学习,又影响视力。“有些学生晚上偷偷耍手机,第二天上课就没精打采的,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绝非中和中学的孤例。近年来,未成年人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日益普遍。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手机网民规模为9.86亿。另据《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其中自己有上网手机的比例为63.6%。
与此同时,青少年近视率也屡创新高。《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总体发生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
“至少从我们学校来看,校园手机问题,确实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了。”陈老师说。
2018年,中和中学引入了电子学生证,同时,校园多处都设置了固定话机。据了解,中和中学使用的电子学生证为相对旧的版本,只支持话机通话模式,类似IC卡。陈老师表示,尤其是针对住校生的使用需求,学校为每间寝室都配置了一台固定话机,宿舍楼每层楼的生活老师房间和楼道也都有配备。
此外,中和中学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明确电子学生证话机的管理。如,为防止学生“煲电话粥”,校内的固定线后统一断电,直至第二天6点半才能恢复使用。
“校园手机问题难断绝,是因为家长和学生之前确实有通话需求,这不是严格管理就能改变的。寻找手机的替代方案,简化通信设施,让它能适宜校园环境才是最终出路。”陈老师说。
陈老师还表示,虽然电子学生证已经大幅改善了中和中学的校园手机问题,但目前的话机模式只能单向通话,如果家长要主动联系学生,只可以通过对应的班主任或生活老师。“对于解决校园手机问题,电子学生证的提档升级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据陈老师介绍,目前学校正积极与电子学生证的开发企业对接,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升级为具有双向移动通话功能的新版本。
记者注意到,相比新版电子学生证,中和中学使用的旧版本除通话功能外并无二致,同样具有门禁考勤、食堂消费、轨迹定位、一键报警等功能。
李先生的孩子在中和中学读初二,是一名走读生。对于李先生来说,话机通话功能并不实用,其他功能倒用得比较多。“以前(孩子)上小学,我们都是每天接送,现在大了就让孩子自己上学放学,我们通过电子学生证就能够正常的看到他何时进校,何时离校,路上走到哪儿了,包括中午吃的啥都能看到。”
李先生回忆,有一次放学后,他一直没收到孩子的离校提醒,正准备给老师打电话询问时,收到了家长群里的通知,原来是因为附近施工导致学校断网,离校提醒未能发出。
“我们当时也没意识到,是家长打电话来问才反应过来,后来再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提前通知了。”对此,陈老师补充道:“其实,这也说明家长们已经对电子学生证养成了习惯。”
得知电子学生证将换代升级,具备移动通话功能后,李先生还是予以肯定:“如果有这个功能就太好了,我本来也正犹豫要不要给孩子配个老年机。”同时,李先生还提出建议,如果要升级的话,希望新版的电子学生证能做一个橡胶外壳或者外壳采用一些韧性材料,以免摔碎、碰碎。
那电子学生证还有哪几个方面值得改进呢?成都某小学校长和记者说,自己所在的学校也在试用电子学生证,方便倒也方便,但是试用中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
该校长介绍,由于电子学生证成本比较高,虽然目前是研发企业为学生免费发放,但要求毕业后要归还,可有些学生遗失或损坏,就需要赔偿200元成本,这给学校管理造成了一些困扰。该校长希望,新版电子学生证能尽量控制成本或通过其他方式抵消部分费用,在解决一个旧问题的同时,不要再出现新的问题。